找到相关内容160篇,用时30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?

    ,等待适合父母之缘,再去投胎的心识,就是阿赖耶识。  3、十二因缘与四谛法—四谛法中之苦集二谛为十二因缘之流转门,灭道二谛为十二因缘之还灭门。  4、十二因缘又名十二之‘’,即指三界五趣器世间...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?一、无明,二、行,三、识,四、名色,五、六入,六、触,七、受,八、爱,九、取,十、,十一、生,十二、老死。   佛祖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观这十二因缘,发现众生有生、老、病、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71154093.html
  • 佛道三根本的修持要义

    。包括四种思维: 解脱,1、思维苦谛。(三生死过患)2、思维集谛。(烦恼及业流转次第)3、思维十二。(流转还灭的道理)4、思维生死解脱正道。(戒定慧三学)   上士道——指发菩提心,修菩萨行,证...难得,佛说:其他生命多如大地之尘,人类如指甲皮上的尘。生为人身,具有五种福报:   (1)生为人——只有人类才改造命运的智慧和条件。   (2)生于佛法之处——才能得到学修佛法的机缘。  ...

    海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1054423.html
  • 阿含经在佛法中之定位

    阿含经在佛法中之定位   《阿含经》四大部,即《长阿含、中阿含、增一阿含、杂阿含》,此四阿含已总述三乘佛法,而《长阿含》以四谛八正十二因缘法等二乘法为主,兼破六十二外道见;《中阿含》所述略同。此二...如是厌舍五阴七识心已,舍寿不复现起来世五阴七识,说此名为无余涅盘。然此涅盘非断灭法,本际第八识故,舍寿前之五阴七识由「取阴俱识」所取故,即是「名色缘识」之第八识也。  如杂阿含第二八八经,探究十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1355319.html
  • 我论因说因

    有缘世间集;因有缘灭世间,因有缘世间灭」,即表示了两方面,说明世间集的因缘,佛法名之为「缘起性」;说明世间灭的因缘,名之为「圣道性」。经中每以「法性、法住、法界安住」,形容缘起性,缘起性即十二,主要为说明世间杂染因果相生的法则。圣道性即是八正道,要想得到超越世间杂染的清净法,必需修圣道为因缘,才能实现。经中曾以「古仙人道」(杂含卷一二·二八七经)说此圣道,即可见要到达清净解脱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51756984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自然与生命

    吾人的生命和缘起法则的关系最为密切。因为生命不是凭空而来,而是由自己造作的业力而来;不是由单一原因而来,而是由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、生、老死等“十二”三世因果相续而成。  ...,以“自然与生命”为主题召开世界大会,可说是得其所哉。  “自然”是世间的实况,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转、众生生老病死的轮回、心念生住异灭的迁流、物质成住坏空的变化,不都很自然吗?世间事合乎自然,就生命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3662494.html
  • 佛教名相贯通

    的过程  1、四谛:即苦谛、集谛、灭谛、道谛。四谛虽是声闻乘人所专修,但也通于三乘佛法,因此大乘、密乘人也不可不知。  2、十二因缘:亦称十二缘起、十二等,是佛教对众生“三世轮回”流转的缘起的一种具体描述,包括十二: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处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、生、老死。这十二的缘起关系是:无明缘行、行缘识、识缘名色、名色缘六处、六处缘触、触缘受、受缘爱、爱缘取、取缘、有缘生、生缘老死...

    熙明 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5563393.html
  • 从流转与还灭的统一看生死即涅槃

    分开叙述  在声闻藏中,对于流转、还灭二大律则是分开来解说。如果从生命过程去看时,十二的无明缘行,乃至生缘老死,即是在说明流转律;而无明灭则行灭,乃至生灭则老死灭,即是在指出还灭律。三法印中的诸行...事灭故乃至生老死忧悲大苦阴皆如实正灭。正减者,毕竟灭(注九)。  十二既称为“缣起”,其无实性不言而喻;以空慧洞悉其幻,则无明不破而自寂灭,因此一切苦患成皆“如实正灭”而无遗,所以说是“毕竟灭”。...

    姚孝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1464098.html
  • 总结解脱道与菩提道的差别及联系

    意识的思维,在身、口、意当中,去体证、去现观缘起性空的十二及十八界法的虚妄,因此而断除对这个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的空相的误计,不会将蕴、处、界法中的某一法误认为实。佛在世的时候,许多外道去见佛...无余涅盘。大乘法所讲的除了二乘的蕴处界“空相”、十二因缘以外,也讲“空性”。空性是指一切有情都的真如本体,这个真如本体虽客观存在,却具有“空性”。大乘佛法的修证,以七住位开悟明心——证得第八识阿赖耶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0568193.html
  • 王维诗中的华严世界(下)

    三界所有,唯是一心,如来于此分别演说十二,皆依一心,如是而立。”  刘纲纪在《略论唐代佛学与王维诗歌》说:在古今诗人中,王维是最善于表现这种空且静的境界的。华严宗虽然也与禅宗一样认为世界是由心所生的...朝著「成相”趋进,在不完满现实中努力向上,朝圆成之理想迈进,每个个体之物在面临矛盾时,总会按照圆融的方式转化,这即是圆满之意。每个个体都是一和谐小世界,每一小世界又无数的小世界,小世界之外又大世界...

    释修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4469189.html
  • 恒强法师:《佛法概论》讲纲(2)

    rdquo;而立名者,则为“缘生”。 3、十二 《杂·二九八》 彼云何無明。若不知前際.不知後際.不知前後際。不知於內.不知於外.不知內外。不知業.不知報.不知...。前者则为思想上之中道(中道见),后者乃属实践上之中道(中道行)。 2、八正道 八种求趣涅槃之正道,又作八圣道、八正道、八圣道分。 《杂"七八四》 何等為正見。謂說施.說.齋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4876944.html